2007年12月19日

王權不消民權不長 發生在17世紀的英國內戰

封建制度在中國的表現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專制與集權,但封建制度在英國卻是由貴族們以莊園主的身分與國王之間進行的分權,貴族議院成立後,新國王得由議院同意而產生,君權神授結束改成君權民授,民權概念最初開始萌芽,英國內戰(英文:-{English Civil War}-),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國以貴族利益為主的議會派與以國王利益為主的保皇派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武裝衝突及政治鬥爭;英國輝格党稱之爲清教徒革命(英文:-{Puritan Revolution}-),馬克思主義史觀稱之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是一場導致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起來的革命。他對於英國和整個歐洲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歷史學家一般將革命開始的1640年作爲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背景

16世紀開始,英國出現圈地運動,資本主義發展迅速。但是這不可避免的與當時的保守勢力産生衝突,因而到了1560年代英國出現清教運動,抨擊教會。到了17世紀初,斯圖亞特王朝的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時期議會中形成了反對派。1628年議會通過了限制王權的權利請願書。次年查理一世將議會解散,以後11年未再召集議會。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自從英國擺脫了天主教羅馬教廷的教權威脅,乘歐洲宗教改革的大勢,自立安地甘教為英國國教,企圖以教權成為鞏固王權的可怕助力。

1630年代末發生了蘇格蘭人起義。查理一世爲了籌措軍費,於1640年4月13日召開新的國會。遭到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議員的抵制,他們要求進一步限制王權,給予發展工商業的自由。但遭查理一世拒絕,於是於5月5日又解散了議會。史稱短期議會。1641年,終於行動起來的國會,將國教改為長老會教,使教會脫離國王而隸屬於國會,並且規定國會至少每三年要召開一次,嚴重地削弱了專制王權。1641年11月,國會又因國王的陽奉陰違而通過了大抗議書,企圖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642年8月22日,早已忍無可忍的查理一世在諾丁漢山頭舉旗號召勤王,整個英國分裂成為兩大派,即騎士黨和圓顱黨。前者保王,後者則要為推翻國王的統治而奮鬥的莊園主。從此,英國革命為國王所逼,而不得不採取了國內戰爭的形式。

隨著蘇格蘭起義軍又大舉進攻,查理一世被迫於11月3日重開議會,議會一直存在到1653年4月20日,史稱長期議會。一般把這個議會的召開視爲革命開始的標誌。

第一次內戰

長期議會召開後,議會處死了國王的寵臣斯特拉福伯爵溫特沃思;通過《三年法令》,規定議會應定期召集,不經議會同意不得將其解散;廢除了星室法庭。經過多次的鬥爭,查理一世無計可施,於1642年1月離開倫敦到英國北部約克郡。8月間在諾丁漢升起王家軍旗,宣佈討伐國會,挑起了內戰。
在1645年6月納斯比戰役中,克倫威爾領導的國會軍隊戰勝了國王的軍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1646年6月又攻克國王的大本營牛津。第一次內戰以議會的勝利而結束,國王也成了議會的階下囚。

第二次內戰

1648年春,南威爾士、肯特、埃賽克斯等地王黨暴動,並與蘇格蘭軍隊同盟,發動了第二次內戰。克倫威爾在8月的普雷斯頓戰役中擊潰蘇格蘭軍隊,並將蘇格蘭並入英國,第二次內戰結束。

內戰結束後,1648年12月軍隊第二次開進倫敦,佔領了議會,將長老會派議員清洗出去,餘下議員約200余人。此後,長期議會就稱爲殘餘議會。這個議會設立審判查理一世的最高法庭。1649年1月30日,最高法庭判決“查理·斯圖亞特作爲暴君、叛徒、殺人犯及國家的敵人,應該被斬首”,查理一世被當衆處決。隨後,議會又先後通過取消上院和廢除君主制的決議。1649年5月19日正式宣佈英國爲“沒有國王和上院”的共和國和自由邦。

1653年4月20日,克倫威爾解散了殘餘的長期議會,另組小議會(貝爾邦議會)。因其中部分激進的議員不斷提出改革要求,小議會又被迫解散 。接著克倫威爾於1653年12月16日被宣佈爲護國主,共和制被推翻,建立了護國公制(護國政體)。

王朝復辟

1658年9月克倫威爾去世。此後,在高級軍官和議會之間展開爭奪權力的鬥爭,國內政局動蕩。駐紮在蘇格蘭的蒙克將軍率軍回到倫敦,並與亡命法國的查理·斯圖亞特達成復辟協定。1660年4月4日查理-{發}-表《佈雷達宣言》 ,表示宣言發佈後40天之內向國王表示效忠的一切革命參加者,可予寬大赦免。1660年5月查理回到倫敦登位,即查理二世,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5年查理二世死後,其弟詹姆斯繼位,即詹姆斯二世。

1688年,輝格黨和托利党發動光榮革命,廢黜詹姆斯二世,迎接其女兒瑪麗和女婿荷蘭執政威廉到英國來,尊爲英國女王及國王,即瑪麗二世和威廉三世,並確立了英國走向君主立憲制。

沒有留言: